Skip to content
5 min read 教學技巧

如何安排一小時的皮拉提斯課

如何安排一小時的皮拉提斯課

訓練身體的動作這麼多,光是皮拉提斯的變化,加上不同派別,瑜伽,墊上徒手,伸展等等,隨便都超過一百個動作。

分享我如何安排「一個小時的皮拉提斯課」,有自主運動習慣的人,也可以當成「一個小時的皮拉提斯練習」參考。

1. 叫醒沈睡的深層核心


首先,我一定會做「核心暖身」。我的暖身不是指運動前拉筋或練球前的暖身操,而是深層核心誘發,目的是校正回歸,建立大腦和身體的連結。告訴還在思考工作的大腦,剛看完感人電影的大腦,現在這個時間,請專注在自己的身體動作。


所以這裡的動作,通常強度低,但是強調「覺察」和「控制」。比如:控制骨盆轉動,控制肩胛骨穩定下畫圈,感受脊椎旋轉,感受呼吸起伏,感受臀肌發力。


以動作來說,我會選流程單純的,例如橋式。因為如果太複雜,大腦就需要額外花費精力去記動作,無法專注在控制身體。

2. 用3D視角來訓練-人體動作三平面


在一節課中,我會確保動作菜單有涵蓋三個平面,直接舉例:


基本上,墊上運動的矢狀面動作偏多,以皮拉提斯來說如:Hundred,Single leg stretch,Roll over,Front Rowing,Teaser…

其他常見的核心練習也是,像棒式,捲腹,分腿蹲,深蹲,硬舉,這些動作都算是「矢狀面」。


然而人類日常生活的動作,是涵蓋三平面的。比如:彎腰半蹲從洗衣籃裡抱起髒衣服,身體旋轉把衣服丟進洗衣機,再側彎拿洗衣精加進洗衣槽。


既然如此,運動訓練時當然也得同時考量三個平面啊!


所以我在安排課表時,一定會確定,當天的動作也加入了側彎和旋轉的訓練。

3. 脊椎靈活是皮拉提斯的精髓


我認為「脊椎控制」的練習,是其他運動難以取代皮拉提斯的精髓。

儘管有規律的運動習慣,但不論是重訓,跑步,游泳,騎自行車,打羽球,跳Swing,還是爬山,都沒有一樣運動,能有機會讓脊椎好好動一動。


為什麼小孩子很少喊腰痠背痛,因為小孩子活動量很大,動作多元,爬上爬下讓他們維持靈活的脊椎。


而生活模式靜態的大人,長時間固定同一個姿勢,又缺乏運動,脊椎只能越來越緊。
所以我的每一堂課,都會放脊椎靈活控制的動作。


4. 換姿勢,換器械,提供身體不一樣的刺激


我的學生們都知道,我的每一堂課,動作都不會重複。
為什麼要這麼辛苦每次排新動作? 


足夠的反覆訓練才能讓身體進步,這句話千真萬確,但變換姿勢,更換器材,才有機會讓身體在不同的環境下,為了勝任新的任務,更全面的進步。


舉個例:
「每天跑跑步機」,對比「跑跑步機+跑操場+跑河堤+跑高低坡+越野跑」比起來,誰能訓練到更多身體功能?


因此,一樣是加強「脊椎伸展」,我可以:凱床貓式,梯桶樹式,半弧筒胸伸,核心床Down stretch,椅子天鵝式… 


皮拉提斯不像重訓有槓片,無法單純靠加重阻力來增加強度。記得動作變化越多,身體接受的刺激越多的原則,思考不同的姿勢與器械組合,發揮創意的同時也增加運動的樂趣。

5. 以學生為中心的個人化訓練


當我了解學生的弱項,或學生有明確的運動目標,我會針對目標設計動作。

比如:



當然,除了目標以外,偶爾我還是會加入「華麗的皮拉提斯」動作,比如Spread eagle,讓學生好好玩玩,讓我的課更有挑戰性和哀嚎聲(啊哈哈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