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4 min read 教課這條路

選擇培訓課時,你該關注的真正重點(上集)

選擇培訓課時,你該關注的真正重點(上集)

Sorry,這封信,我不會比較各培訓證照的優缺點。

因為我相信,不同體系的比較文,無法幫助你的選擇障礙。

保留一點的說,因為我沒有上過所有體系的課,我不願意用「聽說」來評價孰優孰劣。

《黑白大廚》的米其林大廚安成宰,再大牌也會先試吃才評審,對吧?

今天的文章我會分享我對「皮拉提斯證照」的看法,和我自己的偏好與選擇。

應該要選擇哪一個證照?

這是很人之常情的問題,畢竟每場培訓課都是好幾萬塊,總是希望買到CP值最高的。

我先問一題,給你10秒思考:「決定手術前,你會選醫院還是選醫生?」

10秒到了。

先不論你想出答案了沒,我之所以問這題的原因是,我認為「要選擇哪一個證照?」本身是個很誤導的問題。

因此衍伸了許多對於「培訓體系」的討論,以及學生們也學會主張:「我要選xx證照的老師!」

如果用「手術該選醫院或選醫生?」來思考,關注將轉向決策背後的本質「我是否能獲得最完善的醫療」

而不再是醫院大不大,醫生有不有名。

因此,諸如體系歷史,培訓費用,考試方式,是不是國際證照等考量點,通通會被往後挪移,

重點將是「我是否能透過這場培訓,獲得最完整的皮拉提斯知識」。

身體只有一個 v.s 體系超過一百個

皮拉提斯認證我上過兩個體系,國際知名的STOTT,以及韓國的新興體系MotionCare Academy(MCA)。

不意外的,兩者的基礎理論及動作十分相近。

你可以想像「學數學」,不同補習班或許有不同的解法,但總是通往同一個解答。

因為皮拉提斯是一種身體運動,儘管體系不同,背景的基礎解剖和動作學是一樣的,課程當然很接近。

這當中的確有些微的差異,包括STOTT強調鋪墊,有標準的動作流程。

而MCA的每一個動作相對自由,動作根據「訓練目標」而調整。

除了我上過的兩個體系外,全球皮拉提斯的培訓體系,非常多。

以商業角度來說,一家培訓機構做得好不好,除了系統化的「皮拉提斯課程」以外,還包含了品牌,行銷,多元商品,設備,全球市占率。

這裡我想說的重點有二:

  1. 知名體系之所以有名,不單是因為知識量,也不代表教得最好
  2. 在小島之外有很大的世界。(和動漫《進擊的巨人》裡的帕拉迪島一樣)

老師的經驗背景與教學風格,才是最大的差異

儘管沒上過所有體系,我仍認爲不同體系間,最大的差異來自老師。

皮拉提斯的師資培訓,我總共上過三位老師的課,

有的老師重視「動作精確&誘發肌肉」,有的老師注重「教學方式&課表安排」,有的老師強調「動作分析與調整」。

這也是為什麼我無法評斷選哪個「更好」的原因。

老師的學識背景和價值觀,是影響教學風格的主因。

例如:物理治療或舞蹈背景的老師,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引導法;

用皮拉提斯輔助重訓的表現,或把皮拉提斯當成緊繃日常的放鬆運動,是完全不同的視角。

實戰的變化性,遠遠大過系統化課本間的差異。

我的偏好與選擇

回到選醫院或選醫生的問題吧,其實這是我的陷阱題,

我當然選好醫生和好醫院,也就是「系統化的體系,以及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」。

無庸置疑的,STOTT是嚴謹紮實的培訓系統,我相信常聽見的知名體系Balanced Body, Polestar, BASI也是如此。 

要成為體系的合格訓練師,必須完成一系列的課程,規定的見習、自主練習,及教學時數,參加證照考試,最後才能領取證書。

直接說重點,我並沒有考認證考試。

原因來自我的價值觀,是過去十年在醫療界養成的觀點,我會寫在下一封信的續集裡。

有沒有通過證照考試,在Thread上可是討論度沸沸揚揚的一題呢!期待一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