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3 min read 教課這條路

你的服務不該削價競爭

你的服務不該削價競爭

自由教練招生時,最煩惱的問題之一,是定價。

雖然收費低有點委屈,但更怕收費高沒學生,所以常見的做法是「便宜體驗課」或「買多堂,就優惠」。

偏偏這兩樣,都是我認為不該做的事,我想談三個點,為什麼你不該削價競爭。

用時間計費的謬誤

想像一下,你準備要搬新家,花錢請清潔阿姨來打掃,阿姨的收費是照時間算的,2000元/一天。

A阿姨,花了三天時間,把房子內外整理的乾乾淨淨。你的花費 = 2000×3=6000元

第二次你又要搬家,一樣請人來打掃,這次請到B阿姨。

三天過後,B阿姨打電話來,說你的屋況太差,需要再五天才能完成。結果苦等了一個禮拜,你的花費 = 2000x(3+5)=16000元

這故事,你不覺得哪裡怪怪的嗎?

先假設兩次的屋況一樣,

A阿姨用更短的時間完成工作,她可能動作更快,用了掃地機器人+強力吸塵器,還知道厲害的清潔劑品牌,卻賺到比較少的錢。

相反的,效率比較差的B阿姨,賺了將近三倍的薪水。

這就是用時間計費的謬誤,自由工作者的定價策略,時常是:

・「完成這項工作,需要耗費我多少時間」x「市場行情(或我希望的時薪)」= 我的收費

如此一來,越專業有效率的人,反而獲得較少的收入。

人力是稀缺資源,不應該折價

當然,自由教練教課,通常照一堂一堂課收費,很難不用時間計價。

但你教一堂課,備課+上課+課後紀錄,算80分鐘好了。就算學生一次買50堂,你一樣每堂要花80分鐘,為什麼要折價?

記得,你的體力和時間有限,你又不是Netfilx,一個人看或一萬人看成本都一樣,何況連Netfilx都不折價了。

老師的目標 v.s 教室的目標

多堂優惠目標是「促進消費」,如果換成是我是消費者,我也想要買多有優惠。

然而,如果你知道的話就知道,多堂數折扣的最大利益者是場館,因此各大健身房都是這麼做的,所以消費者習慣了,老師也習慣了「買多就要算便宜」。

但當你是自由教練時,事情就不一樣了。因為

多堂數 = 你的承諾/壓力⬆️,工作時間⬆️,單位收入⬇️

我給多堂優惠的理由

講這麼多,我的課有沒有優惠,有!

我的理由是「我希望支持認真上課的同學」,而不是「刺激消費」。

因為多堂優惠在現實層面對我沒好處,但感性層面,我希望常看到我喜歡的學生,知道有些人很認真想進步,也感謝他們願意掏錢養我。

所以我的做法是,不教便宜體驗課,固定12堂一期,舊生不漲價。

我持續提醒自己的是:「如果收不到學生,是我能力要再加強,不是要降價。」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,可能和你不同,參考參考就好~